时间:2022-12-06 23:47:30 | 浏览:387
俄乌战事已经持续了40多天,但因为俄军在战争伊始就击垮了乌军的海空力量,因此战场基本局限在了陆地上,双方就各战略地点展开了反复争夺,形成了“犬牙差互”的态势。不过,这样的情况近期被乌克兰军队打破了。
(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)
据新华网4月15日最新报道,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,日前遭到乌克兰攻击的俄黑海舰队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,在拖曳回港的路上,因为风浪原因沉没。
俄国防部还表示,全体船员已经疏散。
而乌克兰方面的消息则要更早一点。
北京时间昨天凌晨,乌克兰敖德萨军政管理局负责人就表示,乌军使用两枚“海王星”导弹重创了俄黑海舰队旗舰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。
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斯托维奇也证实了这一消息。
其实,北京时间昨天下午,俄罗斯国防部就发表消息,承认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被击中起火,但是当时俄军仍在尽力组织抢救,因此并没有当时并没有确切的消息。
尽管俄罗斯国防部至今没有表示袭击来源是哪里,但是考虑到乌克兰率先发布消息,且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沉没地点就在乌克兰港口城市敖德萨附近,因此可以断定,这的确是乌克兰军方的战果。
(网传的起火图)
此消息可谓是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瞬间引起了多方的关注。
一方面来讲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旗舰,象征着黑海舰队的存在,更不要说它是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命名的,这对俄军士气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。
另一方面,它刷新了一个尴尬的纪录: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满载排水量为12490吨,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击沉的最大的海军舰艇。
(莫斯科号)
那么,为什么乌克兰军队能够以两枚反舰导弹击沉万吨巨舰?
这又暴露出了俄罗斯海军哪些问题?要想解答这些疑问,我们要从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前世今生开始讲起。
和许多现在的俄军大件装备一样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也是苏联的遗产,要追溯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前世今生,就必须要从美苏争霸那段历史开始讲起。
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,美国的水面舰艇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,都对苏联有着不小的优势,这主要是因为苏联面临着北约集团强大的陆上压力,因此不得不侧重于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以作对冲,保卫国土。
而苏联的地理位置也不适合发展海军,其纬度太高,天然的不冻港没有几个,同时远离大西洋,难以在可能的世界大战中发挥作用。
这就导致苏联的海军发展落后于美国,并且长期被定位为掩护核潜艇出海的“工具”。
但是六十年代发生了一件大事,让苏联迅速改变了自己以往对海军的看法,那就是“古巴导弹危机”。
“古巴导弹危机”闹得美苏剑拔弩张,险些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,这也是冷战时期最危险的一段时间。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发现,光有强大的核武器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,毕竟核武器最有威胁的时候是它在发射架安静呆着的时候,想要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还是得有强大的常规武器以应对不断升级的局势。
而且有一支能够远涉重洋投射力量的海军是相当有必要的,陆军无法迅速赶到地球的另一端彰显苏联武力。
(古巴导弹危机)
就这样,苏联开始花大力气建设起自己的海军来。但就如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将军讲的那样:“十年陆军,百年海军”,海军发展并不可能一蹴而就,它是一个不断学习消化的过程。
苏联当然也想要像美国一样庞大的航母舰队,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,不光经费上不支持,就连航母的基本理念当时他们都没搞懂。
因此苏联决定逐步发展大型舰艇,先造点东西练练手,为造航母积攒经验。
苏联军工人员另辟蹊径,从自己熟悉的方向下手,将导弹搬上了军舰,既节省了设计成本,又能迅速形成战斗力,这就是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初始建造方向。
(上世纪的莫斯科”号)
从现存的画面便可以发现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布局极为紧凑,舰艇空间几乎被各种武器端口占满了,其中最惹眼的便是舰艇中部那八个硕大的导弹发射口,这是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用来发射SS-N-12“沙箱”反舰导弹的地方。
对于一个满载排水量达到11000多吨的舰艇来讲,这种布局无疑是相当激进的。
经过了多年的论证和建造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于1982年正式服役,同级舰一共造了三艘,后续建造计划因为苏联解体不了了之,它当时还叫做“光荣”号。
“光荣”号在1990年退役,但是因为俄罗斯当时海防压力很大,舰队里又没有多少大型舰艇,因此“光荣”号又在1995年改名为“莫斯科”号,经过了一系列改装后,在2000年重回俄海军战斗序列,并且担任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旗舰直至沉没。
那么,这样一艘搭载诸多武器的万吨巨舰,为什么会被两枚反舰导弹给击沉了?
要知道,乌军使用的“海王星”也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,它是在苏联X-35“天王星”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,底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,其最大飞行速度甚至不到1马赫,射程不到300公里,而且考虑到乌克兰的军工水平,其实战能力恐怕还要打点折扣。
从现在公布的消息来看,对乌克兰来讲,这恐怕是一场幸运值拉满的“黑天鹅事件”。
袭击发生前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正在乌克兰敖德萨近海执行对地攻击任务,位置相对固定。而敖德萨地区的岸防部队则通过技术手段,或许是无人机定位,或许是依靠自己的雷达扫描,亦或是北约提供了技术支持,总之他们成功捕捉到了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具体位置,并输入进了“海王星”发射车里。
尽管“莫斯科”号上搭载着S-300PMU防空导弹和SA-N-4短程防空导弹以及6座近防炮,但是据乌方透露的消息来看,他们把发射地点推进到离“莫斯科”号仅有18海里的地方,让这些防空武器没能及时反应过来。
本来“海王星”的杀伤力,即便直接命中“莫斯科”号,也难以将其击沉,它的弹头有效当量不足。
但是前面已经提到了,“莫斯科”被称为导弹巡洋舰是有原因的,它舰桥上几乎布满了硕大的发射架和发射坑,考虑到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,这里面恐怕是装满了导弹的。
“海王星”命中后,造成了规模巨大的殉爆,舰上损管难以阻止如此大规模的起火爆炸,这就让“莫斯科”号无力回天了。
当然了,以上是根据现有情报进行的推测,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。
现在还有一种看法是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上的防空系统较为落后,没有办法360度扫描空域,只能扫描180度,“海王星”的发射人员成功通过操控绕过了“莫斯科”号的防空系统。
而在命中之后,“莫斯科”号的人员疏于训练,损管工作进行得不够好,致使出现了殉爆。
(资料图:舰艇起火)
但无论如何,乌克兰军队凭借自己的手段,成功创造了二战结束后的历史,这是相当令人震惊的。
前面谈到了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沉没的政治影响,而其军事影响也是相当大的。
除开“莫斯科”号,黑海舰队剩下的都是2000到3000多吨的护卫舰和登陆舰,基本上难堪大用。
这对黑海舰队的实力,也是一次重创,恐怕黑海舰队已经难以在黑海为俄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。
综合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历史和这起袭击的细节,我们就能发现,俄罗斯海军的的确确存在一些问题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沉没已经敲响了警钟。
而暴露出来的最主要的问题,就是俄罗斯海军实在是太缺钱了。
“莫斯科”号建于1976年,到今年已经服役了46年,要知道这种级别的舰艇,其服役年限基本上也就是30年左右,超过这个都算超期服役,整体的维护费用将急剧上涨。
这里强调一下,海军舰艇支出的大头不光是制造,还有维护,服役周期越长,维护费用就越高。
以美国海军为例,据美国海军公布的预算支出来看,2021年美国海军共得到将近1600亿美元的经费,但是其中有600亿都花在了舰艇运作与维护上了,花在购买新舰艇上的钱仅仅为200亿美元。
而俄罗斯近年的军费基本在600亿美元左右,考虑到俄罗斯要维持庞大的核力量,能分到三军头上的本来就不多了,可想而知俄罗斯海军的军费状况,恐怕都达不到150亿美元。
虽然这个军费衡量的标准是美元,与卢布的实际购买力有差距,但是起码还是能说明一点问题的,那就是俄海军真没钱。
(生锈的莫斯科号)
也正是因为没钱,才造成了“莫斯科”号的沉没。
首先,这艘船早就该退役了,苏联时期对这级别舰艇的定位,本就是让他作为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,不然也不会在一艘巡洋舰上安装这么多的导弹,只是权宜之计而已。
如果苏联不解体,90年代苏联就将服役新一代的驱逐舰为航母护航,“莫斯科”号的技术和设计思路当时就已经落后于时代。
俄罗斯自然知道这一点,但是它没有经费购买新舰艇来替代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。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俄罗斯海军难道不想买军舰吗?当然想,但是没有这个条件。
苏联时期海军的造船厂基本上都在乌克兰,包括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在内的诸多大型舰艇,都是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制造出来的。
而在苏联解体后,这些造船厂的技术人员要么被西方国家挖走,要么就转行干别的去了,因为造船厂没有订单就发不出工资,维持不了生活。
因此俄罗斯虽然有着辉煌的海军历史,但是在苏联解体之后,他在人员储备上几乎是空白的,曾经的图纸都没有几个人看得懂了。
如果俄罗斯经济飞速发展,其实还是有发展海军的机会的。例如中国虽然早就有发展航母的打算,但是真正开始行动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和苏联解体的时间差不多。
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,现在中国海军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,两艘航母服役,在建的同样存在,美国也被迫调整战略方向以应对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。这背后就是中国发展带来的力量。
(中国的辽宁舰)
纵观军事历史,海军从来就不是没钱能发展起来的军种,它的战斗力是直接和国家的经济水平挂钩的,曾经辉煌的英国皇家海军,现在衰落成了什么样子,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。
美国海军绝大部分经费都投入进了装备维护上,每年采购的军舰数量并不多,其舰队规模正在逐渐萎缩,以至于原本设计使用寿命30年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,现在还在超期服役,年轻一点的服役了31年,年长一点的服役了38年,而美国海军还要为它们延寿。
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,考虑到俄罗斯的经济状况,其海军的实力必然也会受影响。
而除开经济问题之外,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的沉没恐怕还有人的因素存在。
首先,“莫斯科”号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位置?“莫斯科”号设计之初是为了反舰,为航母编队提供辅助火力的,其舰桥上硕大的导弹发射口就是干这活的,它怎么可能用来对地呢?搭载的武器都不适合干这个活,没什么性价比。
如果是为了给地面部队提供防空支援,似乎也无必要,俄罗斯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水平还是一流的,而且由舰队为地面提供防空,同样也没有什么性价比。
如果真如乌军所言,他们把发射点推进到了离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只有18海里的地方,那就说明俄军内部存在着脱节的问题。
战前乌克兰就向外界表示自己有“海王星”反舰导弹,乌克兰甚至还在袭击发生之前的4月12日发行了一套邮票,其内容就是一名乌克兰士兵对着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竖中指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为其带货。
在这种情况下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还靠近海岸,说明俄军对敖德萨地区的军事行动还不够彻底,出现了较大的空档,让乌克兰钻了个空子,同时对乌克兰过于轻视了。
只能说,让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出现在敖德萨附近,而不是让它巡逻黑海保证海域安全,这本身就是决策上的问题,相当于拆了东墙补西墙;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过于靠近海岸,又不派遣部队彻底清扫周边区域,过分看低乌克兰抵抗的力量和决心,以至于付出了黑海舰队旗舰沉没的惨痛代价,这“学费”有点贵。
此次乌克兰击沉“莫斯科”号导弹巡洋舰,同样值得我们思考,在日后可能的战争里,该如何看待比自己弱小的对手,我们这里就不具体点名是哪个岛了。
一方面来讲,便是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狮子搏兔亦用全力,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,而人是容易松懈麻痹的,这难免会造成一定的问题。任何时候,都是人操纵武器,人的意志也将影响武器效能的发挥。试想一下,如果俄罗斯地面部队按照既定流程,派遣一支小部队肃清敖德萨海岸,那么乌克兰军队是很难隐蔽到发射阵地去的,自然也不会造成如此惨痛的事故。
另一方面来讲,加大对军事力量的经济投入是很有必要的。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可以说,自从人类历史存在以来,军事实力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倚靠,但军队不可能吃草挤奶,武器装备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虽然曾经我们的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,击败了拥有先进装备的联合国军,但是现在这种奇迹已经很难复制了。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同样说明了这一点。